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兵燧在词典中的解释
bīngsuì

兵燧

拼音bīng suì

注音ㄅㄧㄥ ㄙ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燃举的烟火。借指战乱。 清 龚自珍 《平均篇》:“至极不祥之气,鬱於天地之间,鬱之久乃必发为兵燧,为疫癘,生民噍类,靡有孑遗,人畜悲痛,鬼神思变置。” 王闿运 《李仁元传》:“ 江西 院司知兵燧日远,因议转餉。”

基本含义

  • 指军队的兵器和军事装备。

详细解释

  • 兵燧一词源自《诗经·大雅·荡》:“兵燧既备,草木皆兴。”兵燧指的是古代军队的兵器和军事装备。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准备完备后,草木都会蓬勃生长,意味着战争的临近和对生命的威胁。

使用场景

  • 兵燧一词常用于形容军事力量的强大和战争的临近。也可以用来比喻军备竞赛或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

故事起源

  • 兵燧一词的故事起源于《诗经·大雅·荡》中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战争时期,军队备战完毕后,大地上的植物都会蓬勃生长的景象。

成语结构

  • 兵燧属于形容词短语。

例句

  • 1. 他们的兵燧完备,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2. 在兵燧备足之后,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兵燧的发音与“兵器”和“军事装备”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军事相关的成语,如“兵强马壮”、“兵不厌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军队的兵燧很厉害,可以保护我们的国家。2. 初中生:当兵燧备足时,战争就会爆发。3. 高中生:兵燧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4. 大学生:对于国家来说,兵燧的发展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基础。

拆字解意

兵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