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琯
拼音bái huàn
注音
繁体白冠氂纓
基本解释
白色的玉管。《大戴礼记·少闲》:“昔 虞 舜 以天德嗣 尧 ,布功散德,制礼朔方,幽都来服,南抚 交趾 ,出入日月,莫不率俾, 西王母 来献其白琯。” 唐 王起 《邹子吹律赋》:“庙列 零陵 ,徒闻白琯之丽;竹收 嶰谷 ,空为丹穴之鸣。”
基本含义
- 指没有实际价值或意义的东西,形容虚假、空洞或无用的事物。
详细解释
- 白琯是一个古代乐器的名字,琯是一种没有音乐功能的琴,只有外形而已。因此,白琯成语比喻外表华丽但没有实际价值或作用的事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虚伪、虚幻、空洞或无用的事物,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而不注重实质的人。
故事起源
- 白琯最早出现在《左传》这本古代文献中。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白琯的人,他是一个音乐家,制作了一种外表华丽却没有音乐功能的琴。这个琴被称为“白琯”。后来,人们就用“白琯”来形容没有实际价值的事物。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项目只是个白琯,没有任何实际效果。2. 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那只是个白琯。
记忆技巧
- 可以用“白琯”这个词的发音来记忆,想象一个华丽的琴却没有音乐功能,形象地表示没有实际价值的事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花枝招展”、“浮光掠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画虽然很漂亮,但是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就像一个白琯一样。2. 初中生:他的承诺就像白琯一样,虚假而无用。3. 高中生:那个政治家的演讲只是一堆空洞的话,完全是个白琯。4. 大学生:有些人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他们追求的只是白琯般的虚荣。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白琯”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