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剟
拼音piāo duō
注音ㄆㄧㄠ ㄉㄨㄛ
繁体
基本解释
犹抄袭。 清 方苞 《书柳子厚辨亢桑子后》:“且是书剽剟《戴记》诸子语甚众。”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此如儒、墨、名、法、 老 、 庄 、 申 、 韩 ,忧世著书,各有宗主,逮至晚近,胸无独见,意欲垂文,於是 秦 相《吕览》,书悬国门,《淮南鸿烈》,文成众手,大都剽剟儒、墨,裁剪道、法。”
基本含义
- 指掠夺、抢劫。
详细解释
- 剽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掠夺、抢劫的行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人以暴力或欺骗手段夺取他人的财物或权益。这个成语强调了行为的不义和不公,暗示了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使用场景
- 剽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不道德的行为,比如抢劫、掠夺、剥削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不负责任的商人或政府官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巨额财富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剽剟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战乱年代,剽剟经常发生,强者常常欺压弱者,掠夺他们的财物。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成语结构
- 剽剟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剽”和“剟”。其中,“剽”表示抢夺、掠夺,“剟”表示剥削、掠夺。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一个表示掠夺行为的成语。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资源被剽剟得一干二净。2. 他通过剽剟他人的劳动成果来获取财富。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剽剟的方法可以是联想法。可以将“剽剟”与“剥削”联想起来,因为两个成语的含义相似,都表示不公正的行为。通过联想,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剽剟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关于贪污腐败、不公正行为等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贪污舞弊”、“掠夺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坏人剽剟了我的零食。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剽剟他人财富的暴君。3. 高中生:这个公司通过剽剟他人的创意来获取利润。4. 大学生: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剽剟弱势群体利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