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胪
拼音nì lú
注音ㄋㄧˋ ㄌ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中医病名。 隋 巢元方 等《巢氏病源·四肢病·手足逆胪候》:“手足爪甲际皮剥起谓之逆臚,风邪入於腠理,血气不和故也。”
基本含义
- 逆胪指违背君主的命令,背离君臣关系,背叛君主。
详细解释
- 逆胪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鲁庄公初即位,乃命其弟州吁父叔胪司徒、叔孙穆胪司马,令以共政。州吁父、叔孙穆受命而后,乃反之,以逆其命。”逆胪一词中的“逆”表示违背,背离,而“胪”则是古代官职名,负责辅佐君主的事务。逆胪形容背叛君主,违背君主的命令和君臣关系。
使用场景
- 逆胪一词多用于形容背离忠诚,背叛信任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政治上的叛逆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私人关系中的背叛行为。
故事起源
- 逆胪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鲁国的历史。在鲁国庄公即位之初,他派遣自己的弟弟州吁父和叔孙穆担任胪司徒和胪司马,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然而,州吁父和叔孙穆接受命令后却背离了庄公的命令,违背了君臣关系,从而被称为逆胪。
成语结构
- 逆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逆”是形容词,表示违背,背离;“胪”是名词,表示古代官职名。
例句
- 1. 他竟然逆胪了自己的老板,引起了巨大的争议。2. 这个叛徒逆胪了国家的利益,最终被绳之以法。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逆胪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背对着君主,违背了君主的命令,背离了君臣关系,从而形成了逆胪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成语和其故事的起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书籍、参加成语故事分享会或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成语故事来进一步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逆胪了老师的指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这位学生逆胪了校规,违反了校园纪律。3. 高中生:他逆胪了父母的期望,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4. 大学生:这个政治家逆胪了党的纪律,被开除党籍。5. 成年人:他逆胪了公司的利益,向竞争对手泄露了商业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