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首
拼音xiāo shǒu
注音ㄒㄧㄠ ㄕ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枭首 xiāoshǒu
[behead;cut sb.'s head] 砍下并悬挂罪犯头颅
其徒二十人皆枭首。——《通典·刑志》
枭首示众
详细解释
斩首并悬挂示众。《史记·秦始皇本纪》:“衞尉 竭 、内史 肆 、佐弋 竭 、中大夫令 齐 等二十人皆梟首。” 裴駰 集解:“悬首於木上曰梟。”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尚书远略英谋,临机果断,潜制兇丑,梟首伏辜。”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将贼妇攒箭射死, 丁都管 梟首山前。” 鲁迅 《南腔北调集·偶成》:“在现代,枪毙是早已不足为奇了,枭首陈尸,也只能博得民众暂时的鉴赏。”
基本含义
- 指将敌人的首领杀死,以震慑敌军的行为。也用来比喻采取严厉措施,以警示他人。
详细解释
- 枭首源自古代战争中的一种策略,通过斩首敌军的首领,来震慑敌军士气,达到战略目的。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采取严厉措施,以警示他人,让他们不敢再犯错误。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军事战斗中的胜利,也可以用于比喻在其他领域中采取强硬手段来警告他人。例如,可以用来描述政府对违法犯罪行为采取严厉打击的做法,或者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严厉批评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时,将敌方首领斩首是一种常见的战略手段,目的是为了震慑敌军士气,使其丧失斗志。这种战术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枭”和“首”。
例句
- 1.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成功枭首了敌军首领,使得敌军士气大挫。2. 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对违法犯罪行为枭首,以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枭首”与“斩首”联系起来,因为“枭首”中的“首”字表示斩首的意思。可以通过想象斩首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以及其他与军事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班级里枭首了调皮捣蛋的同学,让他们以后不敢再闹腾了。2. 初中生:政府对违法犯罪行为枭首,以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秩序。3. 高中生:这位教授对学术不端行为枭首,让学生们明白违反学术规范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