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读学士
拼音shì dú xué shì
注音ㄕㄧˋ ㄉㄨˊ ㄒㄩㄝ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在刊缉经籍。后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宋 乐史 《广卓异记·柳公权》:“ 开成 五年,加散骑常侍出,凡三入翰林,为侍读学士。” 清 戴震 《范忠贞传》:“中 顺治 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 沉中堂 一看这告奋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侍读学士旗人 绅灵 ,号叫 绅筱庵 的便是。”
(2). 清 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基本含义
- 指官僚阶层中的学士,特指侍奉皇帝的学士。
详细解释
- 侍读学士是中国古代官僚阶层中的学士,通常指侍奉皇帝的学士。学士是官僚阶层中的一种职位,负责撰写文章、参与政治决策等。侍读学士则是在皇帝身边侍奉,为皇帝提供学术知识和咨询意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官场中的学士或者指代受人尊敬的学者。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的人。
故事起源
- 侍读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指的是汉朝时期侍奉皇帝的学士。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泛指侍奉皇帝的学士。
成语结构
- 侍读学士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结合在一起表示特定的概念。
例句
- 1. 他是一位侍读学士,对于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2. 这位科学家是当今侍读学士中的一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侍读学士”与侍奉皇帝的学士形象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学者在皇帝身边侍奉,为皇帝提供学术知识和咨询意见的场景。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和学士文化,以及其他与官场和学者有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成为一名侍读学士,为国家做出贡献。2. 初中生:他的学术水平很高,有望成为一名侍读学士。3. 高中生:作为一名侍读学士,他在历史研究方面有很大的成就。4. 大学生:研究生阶段,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侍读学士,为学术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