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畏詟在词典中的解释
wèizhé

畏詟

拼音wèi zhé

注音ㄨㄟˋ ㄓ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惧怕。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逆 亮 纂位之后,偶因本朝遣使至其闕廷,有畏讋者,遂有轻我之心。” 明 刘基 《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使者甚威猛,上下畏讋,奉命莫敢忤。”

基本含义

  • 畏惧、害怕

详细解释

  • 畏詟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畏”和“詟”两个字组成。其中,“畏”表示恐惧、害怕的意思,“詟”表示战栗、颤抖的意思。合在一起,畏詟形容人非常害怕,心神不宁,战栗不已。

使用场景

  • 畏詟多用于形容人对某种事物或情况感到非常恐惧和害怕,心神不宁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面对困难、挑战或危险时的心理状态。

故事起源

  • 畏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中。当时,有一位名叫陈平的人,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所以被人称为“陈大嗓子”。有一天,陈平在宫廷中大声喊话,被一只蜘蛛吓到,结果他变得非常害怕,声音也变得颤抖。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畏詟”来形容害怕时的颤抖状态。

成语结构

  • 畏詟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听到那个故事后,心中畏詟不已。2. 面对那个凶恶的人,他不禁畏詟起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詟”字的发音“震”,来帮助记忆。想象自己在面对恐惧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就像被震动一样,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畏詟”相关的成语,如“畏首畏尾”、“畏影畏声”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到蜘蛛时,畏詟地叫了起来。2. 初中生:面对考试,他畏詟不已,心里非常紧张。3. 高中生:她对公开演讲感到畏詟,但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

拆字解意

畏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