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兵杖在词典中的解释
bīngzhàng

兵杖

拼音bīng zhàng

注音ㄅㄧㄥ ㄓ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兵仗 ”。1.兵器。《汉书·梁怀王刘揖传》:“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周书·贺拔胜传》:“性又通率,重义轻财,身死之日,唯有随身兵仗及书千餘卷而已。”《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禽其战櫂都虞候 王暉 等,获兵仗数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武备院掌上甲胄、弓矢、兵仗及鞍轡、行帐诸事。”
    (2).特指棍棒一类兵器。《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 蚩尤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3).借指执兵杖的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行七八里,见兵仗等五十餘人,形神则常人耳。”

基本含义

  • 指战争或军事行动中使用的兵器,也比喻用来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的手段或方法。

详细解释

  • 兵杖是由“兵”和“杖”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兵”指战士或军队,“杖”指武器中的长棍。兵杖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战争或军事行动中使用的兵器,用来打击敌人。在引申义中,兵杖也可以指用来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的手段或方法,比喻强硬或武力的手段。

使用场景

  • 兵杖常常用于描述某种强硬或武力的手段或方法,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强硬的态度。例如,可以用于形容某个国家或组织采取武力行动解决争端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人在处理问题时采取强硬手段。

故事起源

  • 兵杖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兵器。在古代战争中,兵杖是常见的武器之一,用来攻击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兵杖的含义逐渐引申为一种强硬或武力的手段或方法。

成语结构

  • 兵杖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们决定采取兵杖,以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2. 在面对强敌时,只有采取兵杖才能保护自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兵杖”与军事行动或强硬手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战士手持一根长棍,用来打击敌人,表达兵杖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军事或战争相关的成语,例如“兵临城下”、“兵强马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要用知识兵杖来打败考试中的难题。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用兵杖般的坚强意志去克服。高中生:他们决定采取兵杖,以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面对强敌时,只有采取兵杖才能保护自己。成年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兵杖。

拆字解意

兵杖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