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斗
拼音pī dòu
注音ㄆㄧ ㄉ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批斗 pīdòu
[criticize and denounce sb.(at a public meeting)] 批判和斗争
英文翻译
1.criticize and struggle; criticize and denounce sb. (at a public meeting)
详细解释
批判斗争。 巴金 《<寒夜>的回忆》:“在文化革命中,我曾被当作资本家批斗过一次,就像我因为写过《家》,给当作地主批斗过那样。”
基本含义
- 指对某个人或团体进行群众批评、斗争,以达到打击、揭露、惩罚的目的。
详细解释
- 批斗一词源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通过群众运动对某个人或团体进行批评、斗争,以达到打击、揭露、惩罚的目的。批斗通常以群众大会、红卫兵等形式进行,通过批判、揭发对方的错误、罪行,来达到政治目的。
使用场景
- 批斗一词常用于描述群众运动、政治运动中对某个人或团体进行的大规模批评、斗争。也可用于形容某个人或团体受到广泛批评、指责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批斗一词起源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毛泽东发动了一场群众运动,号召红卫兵和广大群众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进行批评、斗争,以推动革命进程。
成语结构
- 批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遭受了严重的批斗。2. 这个政治家因为其错误的决策而被人们批斗了一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批斗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来记忆。可以将批斗与大规模批评、斗争的意义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以及该时期的群众运动和政治运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批斗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个调皮的同学,老师批斗了他一顿,让他知道了错误的严重性。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批斗运动,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动荡。3. 高中生:这本书被评论家批斗了一番,认为它的观点不准确,有误导性。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进行了一场批斗活动,让同学们能够自由发言,批评学校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