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耧
拼音chú lóu
注音ㄔㄨˊ ㄌ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耕种薅锄。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八回:“这时已到了六月底,夏庄稼都收割完了,秋庄稼也锄耧过了。”
基本含义
- 用锄头耕地。比喻辛勤劳动。
详细解释
- 锄耧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锄”和“耧”两个字组成。锄是指农具,用来翻土、除草;耧是指用力耕地。成语锄耧比喻辛勤劳动,特别是指农民辛勤耕种田地。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勤奋努力工作、努力耕耘的精神。可以用在赞美勤劳的人、鼓励他人努力工作的场合。
故事起源
-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记载:“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耕田者,身非加高也,而实者髙。”这段文字中的“耕田者,身非加高也,而实者高”就是锄耧的典故。锄耧成语的故事出自史记,是太史公自述他的学习心得。他认为,学习和劳动都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来取得进步的。
成语结构
- 四字成语,由“锄”和“耧”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锄耧,从不懈怠。2.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农民们仍然坚持锄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锄耧”记忆为“用锄头耕地”。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农田劳动相关的成语,如“松耦同心”、“劳动最光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每天都锄耧,种出了很多好吃的蔬菜。2. 初中生:农民伯伯们辛勤锄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3. 高中生:锄耧的过程虽然辛苦,但通过努力付出可以获得丰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