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强迫症
拼音mì mǎ quáng pò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密码综合症”日益困扰都市人群 影响身心健康
摘要
“密码强迫症”患者因为要经常提醒自己记住密码而得了强迫症,另一些人经常被密码的难度搅得不得安宁,设置得太简单易记但怕被盗,设置得过难自己又记不住,久而久之心理变得焦躁、忧虑,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这就是“密码强迫症”。密码强迫症改善方法:自我调节、环境改造、合理设密、药物治疗。
密码强迫症-概念
他(她)们经常会忘记密码,经常为此精神疲惫、神情恍惚,甚至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障碍。许多患者就因为要经常提醒自己记住密码而得了强迫症,另一些人经常被密码的难度搅得不得安宁,设置得太简单易记但怕被盗,设置得过难自己又记不住,久而久之心理变得焦躁、忧虑,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这就是“密码强迫症”。
密码强迫症-现象
翻翻钱包,每个人手中的各种银行卡会有N张之多。而每张银行卡,在柜台交易时都需要密码。这些银行卡如果要进行ATM机查询或者取现、存钱,还都需要设定密码。虽然可以柜台交易是同样的密码,但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密码。这里也需要密码,又N个密码。此外,网上银行也是现在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又增加了N个。不但如此,有的银行还有“密码狗”之类的加密措施。
还有一些股票、基金,各个公司有各个公司的网站,这些也都是需要密码的;此外网上各种论坛、博客,俱乐部,聊天工具、邮箱等,还有一时想不起来的地方使用的密码……。随着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领域都要求人们经常使用密码,纷繁的密码信息日益困扰着现代都市人群。而且,在一些媒体上‘专家’经常会出来提醒人们:“密码要经常换;避免用手机号、生日等。”于是,在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竞争的高压下表现得日益脆弱和紧张,焦虑和恐惧常常困扰着他(她)们。
还有一类人可能曾经被他人破解过密码,于是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作用下,就把个人的所有信息,无论是否必要都设上密码。
密码强迫症-影响
因为密码混乱而会出现情绪压抑、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的,还伴有头痛、眼花、神经衰弱等症状。[2]这些其实是强迫记忆所带来的心理障碍,是心理防御意识过强的一种不正常表现,患该症的人会整天处于惶恐、烦躁的情绪中,甚至出现焦虑等心理障碍,对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
密码强迫症-改善
1、自我调节: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个性的自我锻炼,真诚信任他人,克服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不良个性。
2、环境改造:创造一个宽松、丰富而又规律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制度,使大脑皮层能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3、合理设密:按信息的重要性设置密码,可以将不同信息的密码适当归类设置,切记过多。
4、药物治疗:如果病症较为严重,须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药物,以消除紧张情绪。
密码强迫症-专家支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悦玲称:“做法其实并不难,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按信息的重要性设置密码,可将不同信息的密码适当归类,切忌设置过多复杂难记的密码。举个例子,将涉及理财的同一类密码设为奇数,将涉及社会生活信息的密码设为偶数,这样就可大大简化密码负担。”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过分迷恋设置密码,以至于无论在哪里都要设置各种密码的习惯。
详细解释
- 密码强迫症是由“密码”、“强迫”和“症”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密码”指的是用于保护个人信息或者访问权限的秘密字符组合,“强迫”指的是强制或者迫使的意思,“症”是病症的意思。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对于设置密码有着过分迷恋的行为习惯。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过分迷恋设置密码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为各种账号、设备等设置复杂的密码,以致于自己都难以记住。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是它源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以及对于密码设置的过度关注和迷恋。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名词“密码”、“强迫”和“症”组成,其中“密码”作为主体,修饰性的用语“强迫”和“症”表达了一种行为和状态。
例句
- 1. 他对于密码强迫症已经到了无法无时无刻不设置密码的地步。2. 她的密码强迫症已经让她的朋友们都觉得很头疼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故事或者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在各种场合都在设置密码,甚至在睡觉时还在梦里设置密码,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信息安全和密码保护的知识,学习如何设置强密码以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个同学对密码强迫症,每次玩游戏都要设置很多密码。2. 初中生:我妹妹对密码强迫症,她的手机、电脑、平板上都有不同的密码。3. 高中生:我的朋友对密码强迫症,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和电子邮箱都设置了很复杂的密码。4. 大学生:我认识一个同学对密码强迫症,他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设置了各种不同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