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召
拼音chǐ zhào
注音ㄔㄧˇ ㄓ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录用征召。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图圣詔,猥垂齿召。”《宋书·谢晦传》:“童稚之目,猥荷齿召,荐女迁子,合门相送。”
基本含义
- 指老年人死去,年轻人相继去世,像牙齿一样一个一个掉落。
详细解释
- 成语“齿召”比喻老人相继死去的现象,如同人的牙齿一个一个掉落一样。它用来形容老人去世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相继离世的情况。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老年人或年轻人相继去世的情况,表达人们对年长者或同龄人逝去的感慨和悲伤。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个人问孟子:“人的牙齿一个一个掉落,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这是因为天地之间有命运的规律,人生来就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就像牙齿一样一个一个掉落。”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用,成为了成语“齿召”。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齿”意为牙齿,第二个字“召”意为召唤、召集。
例句
- 1. 爷爷去世后,奶奶也不久后齿召了。2. 这个家族的老人都已经齿召了,只剩下年轻一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齿召”与牙齿掉落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老人的牙齿一个一个掉落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年龄、生命相关的成语,如“白发苍苍”、“鸿门宴”等,以丰富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爸爸妈妈说,爷爷奶奶都已经齿召了。2. 初中生: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家族里年轻人相继去世的故事,真是齿召啊!3. 高中生:他们这个家族真是齿召,老人去世后年轻人也一个一个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