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责
拼音guǐ zé
注音ㄍㄨㄟˇ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责备;责问。《汉书·朱博传》:“县有剧贼及它非常, 博 輒移书以诡责之。” 宋 秦观 《进策·盗贼中》:“有择县之豪杰,用以为吏,一旦窃发,则移书诡责取办其人者, 朱博 之治 渤海 也。”
基本含义
- 指以诡计陷害他人或蒙蔽他人的责任。
详细解释
- 诡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诡指的是诡计、阴险,责指的是责任。诡责的含义是指使用诡计或阴险手段陷害他人,然后推卸责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利用欺骗、诡计等手段,使别人受到损害,然后把责任推给他人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担负责任、不负责任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诡责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来源,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文学和历史中都有所体现。在古代的官场和政治斗争中,有些人会使用诡计和阴谋来陷害对手或蒙蔽上级,然后将责任推给其他人,以逃避惩罚。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诡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诡”为形容词,表示诡计、阴险;“责”为名词,表示责任。
例句
- 1. 他利用诡责的手段诋毁了同事的声誉。2. 这个公司总经理总是使用诡责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诡责”。可以想象一个人使用诡计陷害别人,然后推卸责任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和新闻来进一步了解成语“诡责”的使用情况和相关背景。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欺骗、诡计等相关的成语,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用诡责的方式骗了同学的零食。初中生:这个政客总是利用诡责来逃避问题。高中生:他使用诡责的手段陷害了竞争对手,却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大学生:这个公司老板利用诡责的手段逃避法律责任,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成年人:他用诡责的方式欺骗了伙伴,最终导致了商业合作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