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沮
拼音gé jǔ
注音ㄍㄜˊ ㄐ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阻止,阻挡。《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壮哉!兵决出,格沮者斩!” 宋 苏轼 《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行下状》:“右臣今年六月九日輒具朝廷至仁,宽贷宿逋,已行之命,为有司格沮,使王泽不得下流者四事。”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气势沮丧,无法振作。
详细解释
- 格沮是由“格”和“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表示人的气势低落丧失,无法恢复振作。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或打击后,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失去了原有的自信和斗志。
使用场景
- 格沮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遭受失败、挫折、困境或打击后,心情低落,无法振作起来的状态。可以用来描述工作、学习、比赛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难或挫折。
故事起源
- 格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记载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襄公在一次战斗中失利,回到国内后非常沮丧,无法恢复往日的雄心壮志。于是,他向左右的臣子们诉说自己的沮丧之情,从而有了“格沮”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成语“格沮”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格”作为动词,表示打击、击败;“沮”作为形容词,表示沮丧、气馁。
例句
- 1. 在遭受连续失败后,他感到格沮,不再有之前的斗志。2. 考试不顺利后,他的心情格沮,一直无法恢复。3. 遭受挫折后,她陷入了格沮的状态,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打击得精神垮掉,无法振作起来的情景,从而记住“格沮”表示气势沮丧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情绪相关的成语,如“失魂落魄”、“愁眉苦脸”等,以扩大词汇量,并增加对情感表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考试没考好,回家格沮地告诉妈妈。2. 初中生:小红在比赛中输了,她格沮地离开了赛场。3. 高中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感到格沮,但他决心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