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帖
拼音dān tiē
注音ㄉㄢ ㄊㄧㄝ
繁体
基本解释
(1).旧时官场中所用不折迭的名帖。亦称“ 单红帖 ”、“ 单红刺 ”。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五部及九卿於冢宰用双帖,亦报之单帖。”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故事,吏部尚书体最重,六卿以下投刺皆用双摺刺,惟翰林、光禄以单红刺相往返。”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坊局严重》:“词林官至坊局,体严重,稍暇即发单帖邀馆中新进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史官、司礼﹞其往还俱单红帖,彼此称侍生。”
(2).旧时礼帖的一种。用单页红纸作帖,用于亲友婚嫁喜庆等事。《红楼梦》第八三回:“小廝们早已预备下一张梅红单帖。”
基本含义
- 指单独的一份奏章或奏折
详细解释
- 单帖是指单独的一份奏章或奏折。在古代,官员或百姓向皇帝或官府上书时,常常以折子形式呈递,这种折子就称为帖。单帖是指单独的一份奏章或奏折,表示独立的意见或请求。
使用场景
- 单帖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以独立的方式提出意见或请求。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持有独立见解,不随波逐流。
故事起源
- 关于单帖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古代官员或百姓上书的方式而来的。在古代,人们向皇帝或官府上书时,常常使用折子形式,这种折子就称为帖,单帖则是指单独的一份奏章或奏折。
成语结构
- 单帖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单”表示独立的意思,“帖”表示奏章或奏折。
例句
- 1. 他以单帖的形式向上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 这位学者在学术界有着独特的见解,常常以单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写了一封独立的信件,将自己的意见或请求以单帖的形式呈递给相关人士。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人们上书的方式和礼仪,了解古代奏章的格式和内容,以及了解古代官员和百姓对于政府的建议和请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了一封单帖给校长,请求增加课外活动的时间。2. 初中生:学生会以单帖的方式提出了对校园环境的建议。3. 高中生:他以单帖的形式向大学申请了奖学金。4. 大学生:我写了一封单帖给教授,希望能够参加他的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