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参録在词典中的解释
cān

参録

拼音cān lù

注音ㄘㄢ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参与总领。录,总领。 东汉 尚书之权超过三公,自 安帝 顺帝 后,大将军及三公执政的都加录尚书事。后来帝后家专政,三公仅得参预,故称“参録”。《后汉书·安帝纪》:“夏四月丁酉,太尉 冯石 为太傅,司徒 刘熹 为太尉,参録尚书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詔以 司空越 为太傅,与 顒 夹辅帝室, 王戎 参録朝政。”《三国演义》第二回:“次日,太后命 何进 参録尚书事,其餘皆封官职。”

基本含义

  • 参考、查询资料或记录信息。

详细解释

  • 参録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参”意为参考、查阅,而“録”意为记录、记载。因此,参録的基本含义是指参考、查询资料或记录信息。

使用场景

  • 参録常用于描述人们查阅参考资料或记录信息的行为。可以用于各种学习、工作或研究的场景中,例如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在学术研究中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在工作中查阅文件或记录会议内容等。

故事起源

  • 参録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人们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以获取知识。因此,参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为,人们通过参考和记录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行为逐渐被总结为一个成语,即参録。

成语结构

  • 参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参”和“録”都是独立的字词,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在写作之前,我通常会先参録一些相关的资料。2. 这本书是我参録了许多历史文献后写成的。3. 学术研究需要不断参録前人的成果。

记忆技巧

  • 记忆参録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 将“参”字与“参考”联系起来,表示查阅、参考。2. 将“録”字与“录音”联系起来,表示记录、记载。3. 可以将参録的发音“cān lù”与“参考录音”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发音和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参録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学习、知识相关的成语,例如参悟、参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参録课本上的知识,为考试做准备。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参録一些关于科学实验的资料,以便做实验报告。3. 高中生:我在参録大量的文献后,终于写出了一篇优秀的论文。4. 大学生: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参録了很多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5. 成人:在做决策之前,我们应该先参録一些相关的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拆字解意

参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