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禁
拼音yáng jìn
注音ㄧㄤˊ ㄐㄧ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封闭海关,不与外国通商往来。《清史稿·世宗纪》:“辛丑,开 闽省 洋禁。”
基本含义
- 指对洋人的禁令或限制。
详细解释
- 洋禁是指对洋人的禁令或限制。洋人是指外国人,而洋禁则是对外国人进行限制或禁止的措施。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对外国人的限制措施,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对外国人的排斥或歧视。
使用场景
- 洋禁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但可以用来描述某些历史时期或特定地区对外国人的限制措施。例如,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对外国侵略者的反抗和抵制,或者用来形容某些国家对外国人的限制政策。
故事起源
- 成语“洋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历史。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从事商业和传教活动。为了保护中国的利益和尊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外国人的措施,包括限制外国人在中国的行动和活动。这些措施被称为“洋禁”。
成语结构
- 洋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在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洋禁政策,限制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2. 虽然现在的中国对外国人更加开放,但过去的洋禁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多痛苦和屈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中国近代历史相关的事件和人物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下清朝时期中国政府对外国人实施的限制措施,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洋禁”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外国人的限制政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中国在过去实行了洋禁政策,限制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2. 初中生:洋禁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多屈辱和痛苦。3. 高中生:洋禁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一章,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抵抗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