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丁
拼音jǐng dīng
注音ㄐㄧㄥˇ ㄉ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警察。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编:“他的军事巡警是要背马枪的,这比从前拿着一根哭丧棍的警丁大有威风了。” 沙汀 《催粮》:“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逡巡着,身后紧紧盯着一名肥胖高大的警丁。”
基本含义
- 指警察或巡警。也用来形容人警觉、警惕。
详细解释
- 警丁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诗经》中,原指负责警戒的守卫。后来,警丁逐渐演变成指警察或巡警。在现代汉语中,警丁常用来形容人警觉、警惕,表示对周围环境保持高度警觉的态度。
使用场景
- 警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警察或巡警的工作职责,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周围环境保持高度警觉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警丁来形容一个人对潜在危险保持警觉,或者形容一个组织或团队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
故事起源
- 据《诗经》记载,警丁一词最早出现在《小雅·鹤鸣》中:“有警于京,丁丁其邛。”其中“警”指警戒,而“丁丁”则表示守卫的姿态。后来,警丁逐渐演变成指警察或巡警。
成语结构
- 警丁属于形容词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周围的环境总是警丁一样,从不放松警惕。2. 警察同志们都是社会的警丁,为人民的安全而奋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警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察或巡警在街头巡逻,时刻保持警觉的形象。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警丁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警觉”、“警惕”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警察工作的职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叔叔就是社会的警丁,他们保护我们的安全。2. 中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时刻保持警丁的意识,确保自己的安全。3. 大学生:警丁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