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旌戟在词典中的解释
jīng

旌戟

拼音jīng jǐ

注音ㄐㄧㄥ ㄐ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旌旗与棨戟。用作官员出行的仪仗。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旌戟儼成行,鸡人传发煦。” 唐 姚合 《送裴大夫赴亳州》诗:“寒日严旌戟,晴风出管弦。”
    (2).借指贵官。 唐 杜牧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诗:“今君拜旌戟,凛凛近霜臺。”参见“ 旌棨 ”。

基本含义

  • 旌戟是指旌旗和兵戈,意为战争和军队的象征。引申为威武、威严的形象。

详细解释

  • 旌戟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旌指的是旗帜,戟指的是兵器,两者结合起来表示战争和军队的象征。旌戟在成语中引申为威武、威严的形象,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威风凛凛、气势雄伟的特点。

使用场景

  • 旌戟一词常用于形容威武、威严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英勇的将军、威严的领导者或者庄严的场合。比如,可以用来形容军队列阵时的壮观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威严形象。

故事起源

  • 旌戟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旌旗和兵戈是军队的重要象征,代表着军队的力量和威严。旌戟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

成语结构

  • 旌戟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将军临阵威风凛凛,旌戟所指,令敌人望风而逃。2. 领导者庄严肃穆,旌戟之气让人肃然起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将旌戟与战争、军队的象征联系起来,形成对旌戟这个成语的印象。可以想象旗帜和兵器在战场上飘扬的场景,以及将军威风凛凛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了解旌旗和兵戈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还可以学习其他具有相似意义的成语,如“威风凛凛”、“威严肃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将军手持旌戟,带领士兵勇敢地保卫家乡。2. 初中生:领导者的旌戟之气让人肃然起敬,我们要向他学习。3. 高中生:战场上旌戟所指,敌人无不胆寒,只能败退。希望以上对于“旌戟”这个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旌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