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河豚在词典中的解释
tún

河豚

拼音hé tún

注音ㄏㄜˊ ㄊ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河豚 hétún
    [fugu;puffer] 东方鲀的俗称。体内(主要是生殖腺、肝脏和血液)含有类似于箭毒的热稳定毒素。常见的有虫纹东方鲀( Fugu Vermicularis )、弓斑东方鲀( F.ocellatus )和暗色东方鲀( F.obscurus )。亦作鲀科鱼的俗称
    正是河豚欲上时。——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英文翻译

  • 1.globefish; balloonfish; puffer

详细解释

  • 亦作“ 河魨 ”。鱼名。体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鳍紫红色。肉味鲜美,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可食用。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产。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蔞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 王逢 《江边竹枝词》:“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河豚,鱼类也,无鳞颊,常怒气满腹,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岁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表面平静,内心却充满危险或矛盾。

详细解释

  • 河豚是一种外表可爱,但内脏和皮肤含有剧毒的海洋鱼类。成语“河豚”比喻表面看起来平静无波,但内心却充满危险、矛盾或隐患。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表面上看起来平和安稳,但实际上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或矛盾。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复杂,表里不一。

故事起源

  • 关于“河豚”的故事并不明确,但由于河豚的外表可爱,但却具有剧毒,因此成语“河豚”就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和内心的矛盾之处。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看上去很温和,但是别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是个河豚。2. 这个项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前途,但是内部存在很多河豚。

记忆技巧

  • 将“河豚”的外表和内心的矛盾形象化,想象一个可爱的河豚外表下隐藏着剧毒的内脏和皮肤,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河豚的知识,如它的生态习性、分布区域等,可以深入理解成语的寓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看似乖巧懂事,但是他心里有很多河豚。2. 初中生:他虽然外表文静,但是内心像河豚一样危险。3. 高中生:这个社会充满了河豚,我们要保持警惕。4. 大学生:他表面上是个好学生,但是内心却隐藏着河豚般的复杂性格。

拆字解意

河豚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