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杖
拼音jū zhàng
注音ㄐㄨ ㄓ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古代居父丧时孝子所用的竹杖。《礼记·丧服小记》:“苴杖,竹也;削杖,桐也。”《礼记·问丧》:“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为母削杖,削杖,桐也。”《荀子·礼论》:“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 杨倞 注:“苴杖,谓以苴恶色竹为之杖。”
(2).指父丧。《旧五代史·晋书·尹玉羽传》:“会有苴杖之丧,累岁羸疾,冬不释菅屨,期不变倚庐。”
基本含义
- 指用苴布做的鞭子,比喻严厉的训斥或惩罚。
详细解释
- 苴杖是由苴布制成的鞭子,苴布质地坚韧,被用来惩罚犯人或进行严厉的训斥。这个成语形容对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惩罚。
使用场景
- 苴杖一词多用于形容严厉的训斥或惩罚,可以用在以下场景中: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进行严厉批评或惩罚;2. 在教育场所,老师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惩罚;3. 在工作环境中,上司对员工进行严厉批评或惩罚。
故事起源
- 苴杖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古代的苴杖是一种用苴布制成的鞭子,被用来对犯人进行鞭刑。这种刑罚手段严酷而残酷,因此苴杖成为了严厉训斥或惩罚的象征。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父亲拿起苴杖,对儿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2. 老师用苴杖狠狠地打了一下桌子,吓得学生们都不敢出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严厉的父亲拿起苴杖对孩子进行训斥的场景,或者想象一个老师用苴杖狠狠地敲打桌子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惩罚、训斥相关的成语,如“杖责”、“鞭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苴杖敲了敲桌子,同学们都安静下来了。2. 初中生:他因为犯了大错误,被班主任用苴杖严厉地训斥了一顿。3. 高中生:他被父亲用苴杖痛打了一顿,从此改过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