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蓝舌病在词典中的解释
lántóngbìng

蓝舌病

拼音lán tóng bì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拼音:lán shé bìng

    解释:蓝舌病(bluetongue,BT、BLU)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发于绵羊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病羊乳房和蹄部也常出现病变,且常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蓝舌病病毒抵抗力较强,具有多个血清型,且各型之间交叉免疫性差,故只有制成多价疫苗,才能获得可靠的保护作用。

    病毒对乙醚、氯仿、0.1%去氧胆酸钠有耐受力,对胰酶敏感;可被过氧乙酸、3%氢氧化钠灭活,在pH5.6~8.O之间稳定,在pH值3.0以下被迅速灭活,在60℃30分钟被杀死;在干燥的血液、血清中和腐败的肉、下水中,可长期生存。病毒有24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病毒可以在鸡胚、初生哺乳期小鼠和仓鼠体内增殖。

    牛羊蓝舌病是由病毒引起,症状为高热、黏膜水肿、溃疡和糜烂等,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反刍类动物感染蓝舌病的死亡率平均为30%,其中绵羊的发病死亡率高达80%。目前,蓝舌病已被国际流行病学会列为15种A类动物流行病之一,但尚未发现有效治疗方法。比利时兽医认为,蓝舌病主要依靠一种身长3、4毫米的蚊子传播,根据这类蚊子的活动特性,他们建议农户在对养殖场采取彻底的除虫措施基础上,在牛羊背部喷洒防虫剂,并在太阳落山前一小时至太阳升起后一小时对牲畜进行室内饲养。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在某方面表现出异常、病态的状态。

详细解释

  • 蓝舌病是一种由蓝舌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成语“蓝舌病”借用了疾病的名称,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某方面表现出异常、病态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行为异常、思维混乱或表情病态等,类似于受到蓝舌病影响的动物表现出的异常症状。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某种情况下的异常表现,强调其与正常状态的差异。

故事起源

  • 成语“蓝舌病”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它的意义来源于蓝舌病这种病毒性疾病。蓝舌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刍动物疾病,它会导致牲畜出现口腔溃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症状,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人们将这种病情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成语结构

  • 主语+蓝舌病

例句

  • 1. 他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整个人都像得了蓝舌病一样,一副病态的样子。2. 这个项目的执行出了问题,整个团队都像是得了蓝舌病一样,没有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蓝舌病”。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舌头变成了蓝色,而且他的表情异常,就像得了病一样。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蓝舌病的知识,包括其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心病”、“疯狗一样”等,来扩展对形容异常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考试得了满分,我真是蓝舌病了。2. 初中生:我妈妈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简直是蓝舌病。3. 高中生:最近学校的课程安排太紧张了,同学们都像得了蓝舌病一样,没有时间休息。

拆字解意

蓝舌病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