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赍书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

赍书

拼音jī shū

注音ㄐㄧ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賷书”。送信。《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差人賷书到镇府时,已是黄昏,辕门封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先是 刘豫 在 东平 ,遣 立 故人 葛进 等賫书诱 立 。”

基本含义

  • 指带着书籍出行,用以形容读书人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详细解释

  • 赍书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赍意为带着,书指书籍。赍书的含义是指带着书籍出行,表示一个人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这个成语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持续性。

使用场景

  • 赍书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热爱学习、时刻不忘学习的人。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

故事起源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秦国的廉颇和赵国的蔺相如是两位出色的将领。有一次,赵国派遣蔺相如去秦国,蔺相如在出行前背了一包书。途中,遇到了秦国的官员,对方嘲笑他为什么要背书。蔺相如淡定地回答:“赍书耳,有不时之需。”这句话意味着他随时需要书中的知识来应对各种情况。这个故事中的赍书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赍书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赍”是动词,表示带着、携带的意思;“书”是宾语,表示书籍。

例句

  • 1. 他是一个赍书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带着书籍。2. 她每天都赍书上下班,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赍书这个成语:1. 关联记忆:将赍书与带着书籍出行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

2. 练习造句

  • 尝试用赍书这个成语造几个例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赍书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读书文化和学习方法,以及现代社会中的读书习惯和学习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赍书上学,不断学习新知识。2. 初中生:她是一个赍书的学生,每天背着书包到处走。3. 高中生:他是一名赍书的学霸,几乎从不间断地学习。4. 大学生:作为一名赍书的大学生,我不仅关注课本知识,还努力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

拆字解意

赍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