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坐身
拼音mǎ ān zuò shē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mǎ ān zuò shēn
解释:椅盘前大边成“K”形,江南民间工匠谓为“马鞍坐身”。清代中叶前后成为“苏做”椅子造型的代表款式之一。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坐姿挺直,像骑在马鞍上一样端正。
详细解释
- 马鞍坐身是形容人的坐姿端正,身体挺直,姿势庄重。比喻人的态度端庄,举止得体。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坐姿端庄,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得体。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是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当时的名士、文学家陆机在宴会上的坐姿非常端正,就像骑在马鞍上一样,引起了众人的赞叹。后来,人们用“马鞍坐身”来形容人的坐姿端庄。
成语结构
- 主语 + 马鞍 + 坐 + 身
例句
- 1. 他的坐姿像马鞍坐身一样端庄。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言行举止都像马鞍坐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马鞍坐身”与坐姿端正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骑在马鞍上,坐姿挺直,身体端庄。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形容人的坐姿或姿态相关的成语,如“坐如钟鸣”、“坐怀不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课堂上坐得像马鞍坐身,老师表扬了我。2. 初中生:同学们在公共场合要保持马鞍坐身的形象,不要随意乱动。3. 高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在会议上坐得像马鞍坐身,展示了学生的端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