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锯
拼音lā jù
注音ㄌㄚ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两个人用大锯一来一往地锯东西,比喻双方来回往复。
[构成]
动宾式:拉|锯
[例句]
敌我双方展开了拉锯战。(作定语)
英文翻译
1.(一种伐木锯) dragsaw
2.(来回地拉着锯锯东西) work a two-handed saw
3.(来回往复的) be locked in a seesaw struggle
详细解释
◎ 拉锯 lājù
[work a tow-handed saw;dragsaw] 两人拉动大锯
◎ 拉锯 lājù
[sway; be locked a seesaw struggle] 比喻双方来回往复
进行着极其猛烈的拉锯战
两个人用锯一来一往地锯东西。比喻双方来回往复。 叶圣陶 《北上日记》:“街上行人极少,此地经拉锯战多次,损坏重矣。”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 灵山 地区从此不断地进行着拉锯式的争夺战,今天敌人占领了 灵山 ,明天我军又歼灭了敌人。”《体育报》1984.3.9:“在双方相持、比分拉锯的情况下,更应仔细观察对方攻防战术的运用及变化。”
基本含义
- 比喻争斗或较量时双方势均力敌,持久不决。
详细解释
- 拉锯一词原指双方各持一端的锯子互相拉扯,力量相等,导致进展缓慢。引申为比喻双方势均力敌,无法决定胜负,形成僵局。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双方在争斗、较量或竞争中长时间没有结果,形成僵持状态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争斗。
故事起源
- 拉锯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魏策一》中,记载了魏国大将申饶与秦国大将白起之间的一场拉锯战。申饶以魏军之力抵挡住了白起的进攻,形成了双方势均力敌的局面。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表示争斗或较量的情况。
例句
- 1. 双方在谈判桌上拉锯了几个月,最终还是没有达成一致。2. 这场竞赛已经拉锯了好几天,谁也无法领先。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拉锯”比作两个人拉着一把锯子,力量相等,无法决定胜负。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含有“拉锯”成语的用法,如“拉锯战”、“拉锯局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游戏中拉锯比赛,谁的力气大谁就赢。2. 初中生:两个政党的选举一直拉锯到最后一刻,最终才决定了胜负。3. 高中生:这场辩论比赛真是一场拉锯战,双方都表现得非常出色,难以决定胜负。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项目的争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真是一场拉锯战,谁能坚持到最后就能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