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饷
拼音shuì xiǎng
注音ㄕㄨㄟˋ ㄒㄧ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即租税。《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禁令》:“ 粤东 洋商承保税餉,向来仅凭一二商人保举准充。”
基本含义
- 指财政收入和支出。
详细解释
- 税饷是由“税”和“饷”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税”指的是国家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的财政收入,“饷”指的是国家对官员和军队发放的工资和福利。税饷这个词语用来表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和,代表着国家的财政状况。
使用场景
- 税饷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可以用来指代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在经济学或财政学的讨论中,也常常会使用到这个成语来表示财政收支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税饷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财政制度。在古代,国家通过征收税收来获取财政收入,同时也通过发放饷银来支付官员和军队的工资和福利。税饷这个成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
成语结构
- 税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属于形容词性短语。
例句
- 1. 国家的税饷收入和支出需要经过严格的管理和监督。2. 这个家庭的税饷状况良好,能够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国家财政的征收和支出就像是一道菜,税收是菜的主要原料,而发放的饷银是菜的调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菜品,即税饷。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深入学习关于税饷的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变和现代财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可以学习相关的经济学或财政学知识,了解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妈妈每个月都要交税,税饷用来建设学校和修路。初中生:老师说税饷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是维持国家运转的重要来源。高中生:学习经济学的时候,我了解到税饷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