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罚子
拼音zhā fá zǐ
注音ㄓㄚ ㄈㄚˊ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扎筏子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因为贪图小利而做出不义之事,受到应有的惩罚。
详细解释
- 扎罚子是一个民间俗语,也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们因为追求小利而做出不义之事,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成语中的“扎”是指被人发现、揭露,而“罚子”则是指受到应有的惩罚。它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而背离道德底线,否则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那些为了小利而不择手段、触犯法律和道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提醒他人不要因为一时的私欲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以免最终遭到惩罚。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个商人,他为了逃避税收,将货物藏在了一座庙宇里。他以为这样可以躲过官府的查处,但是他的行为被人揭发了。最终,他被官府罚款,并且还要为自己的行为做出道歉。这个故事中的商人就是因为追求小利而做出不义之事,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成为了扎罚子的典型案例。
成语结构
- 扎罚子的结构为“动词+名词”形式,其中“扎”为动词,表示被发现、揭露的意思;“罚子”为名词,表示受到应有的惩罚。
例句
- 1. 他为了逃避责任,不惜扎罚子,最后还是被法律严惩。2. 这个公司老板为了躲避税收,不断扎罚子,结果被税务部门查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扎罚子”与“作恶被揭露后受到应有的惩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做坏事的时候被人突然揭发,然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正义相关的成语,如“不义之财”、“作恶多端”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为了得到小红的玩具,不顾道德地偷偷拿走了,结果被老师发现了,他成了一个扎罚子。2. 初中生:为了在考试中作弊,小明不惜扎罚子,结果还是被老师抓住了,并且被记了大过。3. 高中生:为了追求名利,他不择手段地向上级汇报自己的成绩,却因为造假被揭发,最后成了一个扎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