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典
拼音huì diǎn
注音ㄏㄨㄟˋ ㄉ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会典 huìdiǎn
[a compilation of State regulations] 记录古代官府更迭、政务要闻的典籍
《唐会典》
英文翻译
1.record of laws and systems of dynasty
详细解释
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源出于《周官》(《周礼》), 唐 有《唐六典》。 明 清 改称“会典”。《好逑传》第十六回:“ 铁中玉 道:‘老公公不看见《会典》上有一款:外臣不许与内臣交结。交结且不可,何况联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恭稽《会典》,八旗驻防之兵,有游牧部落,有打牲部落。”
基本含义
- 指能够通晓、掌握各种经典文献,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博学多才的能力。
详细解释
- 会典是由“会”和“典”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会”指的是通晓、掌握,“典”指的是经典文献。会典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博学多才的能力,可以熟练运用各种经典文献,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故事起源
- 关于会典的故事并不是很明确,但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在古代,典籍是人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来源,而能够通晓、掌握各种典籍的人被认为是博学多才的人,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会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是一位会典的学者,无论什么话题都能够马上给出深入的见解。2. 她年纪轻轻就已经会典,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记忆技巧
- 可以尝试将会典的发音与“回电”联想起来,表示一个人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博学多才的能力,就像是能够回答任何问题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扩大知识面、参与讨论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会典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会典,每次提问她都能够回答得很准确。2. 初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的会典,参加各种知识竞赛从来没有输过。3. 高中生:她是一位会典的学者,无论是文学还是历史,都能够给出深入的见解。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习经济学的大学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会典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