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挤班族在词典中的解释
bān

挤班族

拼音jǐ bān z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挤班族是指那些靠乘坐拥挤的交通工具上下班,并且上下班所花时间过多的上班族。有网友表示每次上下班高峰坐城铁,觉得自己就像一张“人肉饼”,以此来抱怨现今都市糟糕的交通状况。即便买了车的挤班族也不过是由“人挤人”演变成了“车挤车”。

详细解释



  •  挤班族-背景

    英国《经济学人》援引某家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从家到单位单程)花费的时间领先全球,每天平均有42分钟用在上班的路上,那么双程应该是84分钟。表单中最后一名是加拿大,22分钟。

    挤班族-描述

    北京地铁

    苹果园总站:车门一开,座位一分钟搞定,一秒钟前还空着呢,眨眼你就发现除了自己,别人都有座儿了。不想等下趟车、着急走的,赶紧在门边、车厢中间儿占好位置。

    八宝山站:车一停,门开了,可开的却是另外一侧的门。上一站最后上车的,这时候就成为最里面的人了,任门口风起云涌,他已经岿然不动了。

    玉泉路站:黑云压城!奇迹开始出现:看上去明明已经塞满了的车厢,10几秒的功夫就把门外的上班族们塞到了肚子里。整个车厢的空气明显污浊,温度开始上升,血压高的、没练过缩骨功的,建议从这里下车。

    五棵松站:这个站台的保安,是最对得起工资的。除了不停地喊着让你抓紧、往里挤外,还不时用手往里推。我曾经在这站把包里的一支钢笔挤弯了。

    军事博物馆站:黎明前的黑暗!屏住呼吸!

    [2]木樨地站:曙光在前面!在这站想下车的,和“生孩子”有一拼。

    南礼士路站:时间凝固了。没人在这里上车,没人在这里下车,没人在这里说话,没人在这里大口喘气。

    重庆公交

    “Tina”:我买了一个面包挤418,下车面包就成了一张纸!

    “灰太狼”:610才挤!有一次,我被3个MM和1个男士挤得双脚离地。

    “又一年清秋”:为了不再坐818,本小姐决定下月换工作了,太挤了。

    “Tu.26”:想起一个经典的售票员语言——同志们收腹,再上两个!

    “开心好男人”:368路车少人多。当车开到鹅公岩大桥时,368路才恢复中速行驶,再看看车上的乘客,惨呀!胖子被挤成瘦子,瘦子被挤成相片!都这样了,售票员还在叫大家往后面走!

    “游冥浪骸”:开始坐149也挤死个人。最经典的一次是有个女的喊司机把空调关了,说她冷得很,结果旁边站着的男子给她说,你来站让我坐嘛,我遭挤得热死了!

    “多情剑客”:还是两路的公交车最挤!我以前在加州转车,好吓人哦!有天下午看到一辆610从红旗河沟开过来,挤车的阵仗比打仗还牛,一两百人冲就过去了,差点把我心脏病都吓出来了!

    “半玄乐”:这算啥子哦!我有一次坐117,好不容易从前门挤了上去,结果又从后门挤了下来……售票员都经常被挤下车。

    “纯属误会”:每天早上挤149都接近崩溃!全是肉贴肉,手放哪点都不对,还容易被当成“咸猪手”。为表清白,我只能双手交叉放置胸前,手拿文件,活似一座“奥斯卡”。

    挤班族-原因

    城市资源分配的不均

    陈志武先生曾分析过中国社会的一种状况:从上到下的权力结构决定从富到贫的经济机会,一个地方的权力大和小,最后决定那个地方的人收入机会更好还是不好。他列了一个表,把各个地区做一个区分,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所以在2002年的时候北京GDP是最高的,仅次于上海;而省会城市又是每一个省最集中的地方;接下来是地区市;然后是县,县的人均GDP平均是5674,收入结构跟权力结构是完全匹配。最好的医院、学校、公司都在北京,那怎么能阻止其他省份的人来北京呢?

    城市格局

    很多年以前,梁思成、陈占祥共同提出了建设北京新城的建议,反对“摊大饼”。但是,“梁陈方案”未能得到认同。如今的北京,已经形成一个从中心区向外部扩张的格局,此乃“摊大饼”。中国目前一些大型城市的扩张模式主要采取的也是“摊大饼”的方式,即从城市中心向外不断扩延。如果城市外延无限制扩大,就会造成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好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修编工作受到有关方面的首肯。

    城市规划滞后

    “摊大饼”式的城市结构所带来的是规划滞后于变化、建设滞后于需求、管理滞后于发展。

    心中的理想

    中国老百姓的理想就是在大城市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为此,再苦、在挤也不怕,只要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一切困难抛之脑后。

    挤班族-调查列表

    中国42

    印度39

    比利时37

    德国33

    墨西哥31

    法国31

    英国30

    南非28

    荷兰28

    澳大利亚27

    西班牙26

    美国23

    加拿大22

基本含义

  • 指在通勤高峰期,挤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中上下班的人群。

详细解释

  • 挤班族是由“挤”和“班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挤”表示拥挤、挤压,“班族”指的是每天上下班的人群。挤班族一词用来形容在上下班高峰期,乘坐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与其他乘客争夺有限的空间,承受拥挤和挤压的人群。

使用场景

  • 挤班族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居住在城市里的上班族,特别是那些每天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城市交通拥堵、人流拥挤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上班族在拥挤的交通工具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不便。

故事起源

  • 挤班族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经历和观察所创造出来的。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许多上班族每天都要挤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中来回上下班,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挤班族由两个词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我是一名挤班族,每天早上都要挤在地铁里上班。2. 城市交通拥堵,挤班族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辛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上班族,每天都要挤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中上下班,体会挤压和拥挤的感觉,从而记住挤班族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以及如何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也可以学习其他与生活相关的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一名挤班族,每天都要坐公交车去上班。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名挤班族,每天都要挤在地铁里上班。3. 高中生:我姐姐是一名挤班族,每天都要早起挤在公交车上去上学。

拆字解意

挤班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