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黄旗
拼音xìng huáng qí
注音ㄒㄧㄥˋ ㄏㄨㄤˊ ㄑ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杏黄色的旗帜。传统戏曲、小说中多指绿林好汉聚众起事的义旗。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水浒传》第七三回:“ 李逵 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西游记》第六八回:“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杏黄旗,明书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甚去处,何也?” 徐铸成 《报海旧闻·杰出的女报人》:“ 李逵 曾大吵 忠义堂 ,斧劈杏黄旗。”
(2).杏黄色的旗帜。佛道神怪作战时的帅旗。《封神演义》第四七回:“只见杏黄旗招展,黑虎上坐一道人。”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脸色或衣着颜色黄而发红。
详细解释
- 杏黄旗是由“杏黄”和“旗”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杏黄是指杏树的果实成熟时的颜色,即黄而发红。旗是指旗帜,象征着标志、象征和引导。杏黄旗形容人的脸色或衣着颜色黄而发红,通常表示人因病或愤怒而脸色发黄或由于穿着黄色衣物而引起他人的注意。
使用场景
- 杏黄旗常用于形容人的脸色或衣着颜色黄而发红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因为生病或愤怒而脸色发黄时,可以说他的脸色如杏黄旗;当一个人穿着黄色衣物引起他人的注意时,也可以说他穿着如杏黄旗。
故事起源
- 关于杏黄旗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推测这个成语的起源与杏树的果实成熟时所呈现的颜色有关。杏树的果实成熟时呈现出黄而发红的颜色,这与人因病或愤怒而脸色发黄的情况相类似。因此,人们用杏黄旗来形容人的脸色或衣着颜色黄而发红。
成语结构
- 杏黄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杏黄”和名词“旗”组成。
例句
- 1. 他生病了,脸色如杏黄旗。2. 她穿着一件杏黄色的连衣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杏树的果实颜色与人的脸色或衣着颜色进行关联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因病或愤怒而脸色发黄,就像杏树的果实成熟时呈现的颜色一样,或者想象一个人穿着黄色衣物引起他人的注意,就像杏树的果实一样鲜艳。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颜色相关的成语,如“青红皂白”、“白纸黑字”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我看到一个人脸色发黄,就像杏黄旗一样。2. 初中生:她穿着一件杏黄色的衣服,就像一面杏黄旗,非常显眼。3. 高中生:他脸色如杏黄旗,看起来似乎生病了。4. 大学生:我喜欢穿着鲜艳的衣服,比如杏黄旗色的外套,给人一种活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