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补署在词典中的解释
shǔ

补署

拼音bǔ shǔ

注音ㄅㄨˇ ㄕ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补任官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 ,入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基本含义

  • 指在原有文件、契约等上补写字迹,表示补充、修改或补充内容。

详细解释

  • 成语“补署”源自于古代文书制度。在古代,文书和契约等正式文件上的字迹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错误或需要修改,就需要进行补写。因此,成语“补署”表示对原有文件进行补充、修改或补充内容。

使用场景

  • 在现代汉语中,成语“补署”常用来形容在已有的事物上进行补充、修改或增加内容的行为。它可以用来描述在合同、协议、文件等上进行修改或更正,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已有的计划、方案等上进行补充或调整。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比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或改进。

故事起源

  • 成语“补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书制度。在古代,文书和契约等正式文件上的字迹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错误或需要修改,就需要进行补写。这种补写的行为被称为“补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在已有的事物上进行补充、修改或增加内容的行为。

成语结构

  • 成语“补署”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补”和“署”。其中,“补”表示补充、修改或增加,而“署”表示文件、契约等正式文件。

例句

  • 1. 他们在合同上补署了一些条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2. 在这份协议上补署一些细节,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3.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们需要对原有的生产流程进行补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帮助记忆成语“补署”:1. 分解法:将成语“补署”分解为“补”和“署”,并理解其含义。

2. 联想法

  • 可以联想到在文件上进行补写的场景,从而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补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文化知识。你可以学习其他与文书、契约等相关的成语,如“甲方乙方”、“签字批准”等。此外,你还可以了解古代文书制度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现代合同法和文件管理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作业本上补署了几个字,让句子更完整了。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在作文里补署一些细节,以使文章更生动有趣。3. 高中生:为了完善我们的科研报告,我们在实验结果部分补署了一些数据。4. 大学生:为了提高论文的可信度,我在参考文献中补署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拆字解意

补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