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装
拼音nào zhuāng
注音ㄣㄠˋ ㄓㄨㄤ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闹粧 ”。亦作“ 闹妆 ”。亦作“閙粧”。1.用金银珠宝等杂缀而成的腰带或鞍、辔之类饰物。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贵主冠浮动,亲王轡闹装。”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呀,你可便看我结束头巾砌珍珠,绣袄子绒铺,闹粧带兔鶻。”《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 西门庆 这里是金镶玉宝石闹妆一条,三百两银子。”
(2).即闹装花。 清 佚名 《燕台口号》之二:“乌金纸剪飞蝴蝶,嚷嚷婴孩插閙粧。”参见“ 闹装花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故意装疯卖傻,以达到某种目的。
详细解释
- 闹装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故意装疯卖傻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逃避责任、躲避问题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闹装的人通常会表现出一些与正常人不同的行为举止,例如说一些无意义的话、做出奇怪的动作或者装作不懂某些常识问题。闹装有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故意制造混乱或者捣乱的行为。
使用场景
- 闹装通常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故意装疯卖傻的行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逃避责任、躲避问题或者制造混乱的人。例如,在工作场合,有些人可能会故意装疯卖傻,以逃避一些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学校里,一些学生可能会闹装来引起老师或同学的注意。
故事起源
- 闹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张三的人,他喜欢装疯卖傻,以逃避工作和责任。有一天,张三的朋友问他为什么总是装疯卖傻,张三回答说他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一些帮助和关心。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闹装”来形容那些故意装疯卖傻的人。
成语结构
- 闹装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闹”和“装”。其中,“闹”表示故意制造混乱或者引起注意,而“装”表示故意装疯卖傻。
例句
- 1. 他为了逃避工作,经常闹装。2. 她故意装疯卖傻,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闹装”与“装疯卖傻”这个动作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故意装疯卖傻,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和说一些无意义的话,就可以联想到“闹装”。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闹装”类似的成语,如“装疯卖傻”和“哑巴吃黄莲”。这些成语都与人们故意装疯卖傻的行为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闹装,装作不会做作业,想逃避老师的检查。2. 初中生: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他故意闹装,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3. 高中生:他为了逃避考试,经常闹装,装作不懂一些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