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録
拼音dēng kē lù
注音ㄉㄥ ㄎㄜ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即登科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録看。”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颜甲·冒从侄》:“ 唐 庞严 及第后,登科録讹本倒书名姓为‘严庞’。” 清 孙枝蔚 《归舟经过采石因忆樊若水事》诗:“平生懒看登科録, 若水 江边作钓徒。”参见“ 登科记 ”。
基本含义
- 指被录取为科举考试中进士、举人或贡生的人的名单。也用来形容被录取为官员或者取得某种资格的人。
详细解释
- 登科录是指被录取为科举考试中进士、举人或贡生的人的名单。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被录取为进士、举人或贡生意味着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具备了担任官员的资格。因此,登科录也用来形容被录取为官员或者取得某种资格的人。
使用场景
- 登科录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通过考试或者选拔,取得了某种资格或者被录取为官员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队或机构选拔出优秀人才的名单。
故事起源
- 登科录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被录取为进士、举人或贡生是每个学子的梦想。而登科录就是记录被录取者名单的册子。在古代,每次科举考试结束后,录取的名单会被公布在科举考场的墙上,供人观看。因此,登科录逐渐成为了形容被录取为官员或者取得某种资格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登科录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登”、“科”和“录”。
例句
- 1. 他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终于登上了登科录。2. 这个公司选拔的员工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是真正的登科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登科录这个成语。可以联想科举考试结束后,被录取的名单被贴在墙上,供人观看,形成一个登记册子的形象。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知识,深入了解登科录这个成语的起源和背景。学习其他与考试、选拔相关的成语,如“金榜题名”、“高中进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考上大学,登上登科录。2. 初中生:他经过努力,成功通过了音乐考级,登上了登科录。3. 高中生:她通过了高考,被一所名校录取,成功登上了登科录。4. 大学生:他顺利毕业后,被一家知名公司录用,终于登上了登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