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祠
拼音rǎn cí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rǎn cí
冉祠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高阳氏,是帝喾之后,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3、 出自楚国叔山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基本含义
- 指不谦虚、自高自大,追求个人名利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冉祠源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故事。冉祠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名将,他有一次参加魏国的宴会,自诩为“魏国第一勇士”,自夸自己的战功和能力,表现出自高自大的态度。后来,冉祠因为这种自大的态度而失去了朋友和支持者的信任,最终被贬为庶人。因此,“冉祠”成为形容不谦虚、自高自大的人的成语。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用“冉祠”来形容那些过于自信,自视甚高,不重视他人意见和帮助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顾个人名利,不顾及团队和集体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
- 冉祠的故事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冉祠是魏国的一位将领,他自视甚高,狂妄自大,以自己的勇武自居,不顾及他人感受,最终导致他失去了支持和信任。
成语结构
- 冉祠由两个字组成,冉和祠。冉作为姓氏,祠指祭祀的场所。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意为自高自大。
例句
- 1. 他总是冉祠地自夸自己的成就,没有人喜欢和他合作。2. 不要冉祠,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冉祠与自夸自大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祭祀的场所冉祠上,高高在上地自夸自己的成就,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谦虚谦虚相反的成语,如“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冉祠地自夸自己的游戏成绩,没有人喜欢和他一起玩。2. 初中生:班里有一个同学很冉祠,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很冉祠,总是自夸自己的学术成就,却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冉祠”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