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幸福递减率在词典中的解释
xìngjiǎn

幸福递减率

拼音xìng fú dì jiǎn lǜ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幸福递减律是指人从获得一单位物品中所得的追加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增多而减少。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发展经济是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多的幸福。无奈事实却出现了与人们的愿望完全相反的情况: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生活越富裕却越不幸福的现象。这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幸福递减律”,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称之为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详细解释



  •  释义

    幸福递减律”是说人们对同一事物幸福的感觉,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降低。譬如:你在沙漠行走,口渴难耐,有一杯水你会激动万分;而当你步入绿洲,对一杯水的幸福感觉就会几近于零。朱元璋当放牛娃时,饿得昏迷不醒,一碗白菜豆腐汤令他如临仙境;当皇帝后,他遍尝天下厨师做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却总觉得了无滋味。

    悖论

    幸福≠物质

    《幸福递减律》的作者林火把“幸福递减律”概念称为是经济发展中的悖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里揭示出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顽固的误区:幸福=物质。

    幸福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或者说是心理学所说的大脑的兴奋状态。而不是物质的满足。按照生理心理学,这种兴奋状态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也就是说有刺激才有兴奋。而这种刺激就是人很想达到而又没有达到的目的、目标,或者说是理想、追求。既然幸福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兴奋状态,那么没有刺激也就没有幸福;既然刺激是一种人想要达到而又没有达到的目标,那么当人达到了这个目标的时候,这种刺激也就逐渐消失了,也就没有幸福了。

    表现

    比如食物的香味能引起人嗅觉神经的兴奋而产生食欲,小康的生活目标能刺激人的欲望而为之去努力奋斗。而人在饥饿的时候香味的刺激引起人的兴奋程度最强烈。一旦吃饱了,香味对其就逐渐不产生刺激,也就不产生食欲,不产生兴奋了。天天“饱食终日”,人就会厌倦,“生在福中不知福”了。这就是“幸福递减律”的典型表现。

    而且由此看来,幸福,产生于过程中,产生于痛苦中,产生于希望中,产生于努力中。而不是产生于结果中。如果要人为地划一幸福与满足度的最佳状态,林火认为人的满足度应在“黄金分割律”左右为好。这时人会有很强的兴奋刺激性,有很强的信心和欲望。也是最幸福的。

    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有一句名言:“每一种事情都变得非常容易之际,人类就只有一种需要了--需要困难。”困难是一块试金石,困难是一本教科书,平静的海面永远不可能造就一个有经验的水手。过去的幸福,是因为战胜了过去的困难;今后的幸福,也都在今后困难的身后。

    为了幸福,我们只能去“寻找困难”。某电视台组织了一个叫“家庭生存体验”的节目,每次派出两个家庭的全体成员,不带分文,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寻找生存之路。结果,几乎个个历尽艰辛,但又个个感触很深。有了困难,才知每一分钱来之不易;有了困难,才知人间真情是多么的温暖。

    寻找困难,就是寻找新的奋斗目标,做过去所未做的事,这样,我们才能从不停地奋进中,找到幸福之源。

    阐述观点

    超越自我方能开拓更广阔的

    在神看来,人过度地放纵和享受就是一种罪过,将来是要受到惩罚的。如基督教所说七宗大罪的“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等等。亚当的堕落就是从此开始的。《圣经》:“贪财是万恶之根。”但丁的《神曲》:“另有一种不能使人幸福的善;它不是福,不是一切善之果和根的善的本质。沉溺于其中的爱在我们上方那三层受惩罚。”(这里所谓的“善”就是指的物质享受。)

    面对“幸福递减律”,有人说要控制“幸福递减律”可通过“忆苦”来“思甜”。不是这么回事。如此还是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的满足。此时的人不是不满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餍足了才没有了幸福了。因为没有了新的目标新的刺激了。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时的人正是处于这种“死于安乐”的状态。所以,在达到了一个目标以后,要控制“幸福递减律”,从而继续保持幸福,其方法也恰恰相反,不是往回看去“忆苦”,而是往前看去确立新的和更高的理想和目标。

    而更高的目标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或者说必须要超越自我、突破私利。因为为我、为私、为物质都是有限的。一旦达到了,就再不会有幸福了。而精神是无限的;为他为社会是无限的。只有树立起这个目标,人才会有更大更持久的幸福。而个人的、私利的、狭隘的目标不能开拓更广阔的幸福的空间。而人没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就没有了精神支柱了,就垮了,就陷入了空虚、迷茫、失望甚至绝望之中。

    同时,根据对立统一规律,幸福与痛苦是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依的,分不开的。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莫罗阿:“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和苦恼形成的。”比如饥饿就是痛苦;人为小康生活而奋斗所吃的苦也是痛苦。正因为有了这种痛苦才会有幸福,没有这些痛苦也就没有幸福了。正所谓“福兮苦所依”、“生于忧患”是也。所以当人100%地达到期了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时他就没有痛苦了,所以也就没有幸福了。

    与经济关系

    说到经济与幸福,又想起经济与道德。不论是根据“伦理学”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还是经过实际考察,都说明:一些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道德领域,都往往超过经济发展先进的国家。这些经济与思想领域相悖的共性,确实值得深思和研究。

    结论

    幸福更是一种追求、创造的精神,而不仅仅是物质;

    幸福更是创造享乐,而不仅仅是享乐本身;

    幸福更是追求满足,而不仅仅是满足;

    幸福更是一种为他为社会的追求,而不仅仅是为我的追求。

    幸福≠物质;幸福≠经济;幸福≠结果。

基本含义

  • 指幸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的现象。

详细解释

  • 幸福递减率是一个由“幸福”、“递减”和“率”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幸福感逐渐减少。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一段时间过后对幸福感的逐渐疲劳和麻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长时间内经历了一些乐趣或快乐之后,逐渐失去对幸福的感受。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情感变化,也可以用于描述社会或组织的现象。

故事起源

  • 幸福递减率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对人类心理的观察而来的,用来描述人们对幸福感的变化。

成语结构

  • 幸福递减率的结构是“幸福”+“递减”+“率”,其中“幸福”表示幸福感,“递减”表示逐渐减少,“率”表示比例或程度。

例句

  • 1. 他们的婚姻幸福递减率很高,开始时甜蜜如蜜,但渐渐地变得疲倦和无聊。2. 这个社会的幸福递减率很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束鲜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朵逐渐凋谢,最终只剩下几片落叶。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幸福递减率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幸福感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幸福递减率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太长了,感觉到我的幸福递减率越来越高。2. 初中生:每个假期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特别开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幸福递减率也越来越高。3. 高中生:在学习压力下,我的幸福递减率变得越来越明显,需要寻找一些放松的方式来调节心情。4. 大学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幸福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递减率也逐渐增加,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和意义来维持工作的满意度。

拆字解意

幸福递减率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