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覆
拼音xiào fù
注音ㄒㄧㄠˋ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评论。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酒阑耳熟,言志赋诗,校覆忠贤,榷扬文史,益者三友,此寔其人。”
(2).复查。《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糊名校覆,务於精当;而考官不諭朕意,过抑等第,欲自明絶私,甚无谓也!”
基本含义
- 校覆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为校正、修改。
详细解释
- 校覆指对书籍、文件等进行校对、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对事物进行仔细审查和改正错误。
使用场景
- 校覆一词常用于描述编辑、校对、审阅等工作,也可以用来形容对自己的行为、言辞进行反思和改正。
故事起源
- 校覆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据传,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离骚》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观点与当时的统治者相左,他的作品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删减和篡改。后来,屈原的朋友贾生决定对这些作品进行校对和校覆,以还原原作的真实面貌。
成语结构
- 校覆属于动宾短语,由动词“校”和动词“覆”组成。
例句
- 1. 为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校覆。2. 在提交论文之前,请务必进行仔细的校覆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校覆与校对、修改等相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编辑或校对员,不断对文字进行修改和改正,从而加深对校覆这个词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校覆相关的成语,如校勘、校书等,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校对和修订的过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让我们在写作文之前进行校覆,以避免错误。初中生:写完作文后,我会仔细校覆一遍,确保没有错别字。高中生:我帮助朋友校覆了他的毕业论文,希望能帮他提高分数。大学生:在提交重要报告之前,我会请同学帮我校覆一遍,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