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朴疏在词典中的解释
piáoshū

朴疏

拼音piáo shū

注音ㄆㄧㄠˊ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朴疎 ”。质朴浅陋。亦用为谦词。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伏念臣资朴疏,信己之学,乏进趣合变之能。”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先生始以衣履之故而让,其后又以朴疎以不羈而言诸人矣。”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性格质朴、淳朴,言行简单直接。

详细解释

  • 朴疏是由“朴”和“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朴”指的是木材的本色,原始的质朴;“疏”则指的是稀疏、简单。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性格纯朴、淳朴,言行简单直接,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

使用场景

  • 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真诚、直率和纯朴。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些人过于单纯、天真或缺乏世故。

故事起源

  • 据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一个宰相叫王弘,他的性格非常纯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有一次,文帝问王弘:“你是如何保持如此纯朴的性格的?”王弘回答说:“我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质朴的心,不受外界的干扰。”文帝听后大为赞赏,将他的性格形容为“朴疏”。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的性格朴疏,从不会说假话。2. 她一向朴疏,从不追求虚荣和世俗的东西。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朴疏”这个成语与“木材的本色”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纯朴、淳朴的性格。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纯朴、淳朴相关的成语,如“淳朴”、“朴实”等,来进一步丰富对这类性格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朋友小明很朴疏,从不说谎话。初中生:我喜欢和性格朴疏的人交朋友,觉得他们很可靠。高中生:社会上有些人过于朴疏,容易被人利用。

拆字解意

朴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