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徵役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ēng

徵役

拼音zhēng yì

注音

繁体徵驗

基本解释

  • 1.招集兵卒。《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张 怒,退而徵役, 子产 奔 晋 。” 杜预 注:“召兵欲攻 子产 。”
    2.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礼·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隶而役之。” 郑玄 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如闻今年徵役,颇失农桑之业。”《南史·蔡廓传》:“先是, 大明 世奢侈无度,多所造立,赋调烦严,徵役过苦,至是发詔悉皆削除。”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近贼州县,徵役百端,农夫织妇,不得安业。”

基本含义

  • 徵役指的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公民服兵役或者从事其他国家需要的工作。

详细解释

  • 徵役一词由“徵”和“役”组成。“徵”意为征召、征召兵员,表示国家的招募行为。“役”意为服役、服从,表示个人为国家服务的行为。徵役是国家对公民的一种强制性安排,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使用场景

  • 徵役一词常用于讨论国家招募兵员或者强制公民从事其他工作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国家面临战争时的徵兵行动,也可以用于描述国家徵召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紧急救援等工作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徵役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在古代,国家需要兵员来保卫国家或者扩张势力,因此会通过徵役的方式招募士兵。随着社会的发展,徵役的范围也扩大到其他领域,如工程建设、紧急救援等。

成语结构

  • 徵役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徵”和“役”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在战争年代,年轻人常常被徵役入伍。2. 这个国家徵役了大批工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3. 在国家紧急情况下,政府有权徵役公民参与救援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徵役”一词。可以想象国家的征召行为就像是在召唤个人为国家服务一样。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徵役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法律。可以学习其他与徵役相关的词语,如徵兵、徵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家需要徵役年轻人来保卫祖国。2. 初中生:在战争年代,年轻人被徵役入伍参军。3. 高中生: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徵役公民参与国家建设。4. 大学生:徵役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对国家的贡献。5. 成年人:国家有权徵役公民参与紧急救援行动。

拆字解意

徵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