浞訾栗斯
拼音zhò zī lì sī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zhuó zī lì sī ㄓㄨㄛˊ ㄗㄧ ㄌㄧˋ ㄙㄧ
浞訾栗斯
谓妄自尊大。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徐摛书》:“玉饌罗前,黄金在握。浞訾栗斯,容与自熹。”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一:“ 梁太宗 《答徐摛詔》:‘浞訾栗斯,容与自熹。’按,浞,疑‘足’字之讹。足音租,兽名,见人则呼,其名足訾,见《山海经》。言得栗得自熹,不知其他,所谓 夜郎 自大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庄。
详细解释
- 浞訾栗斯是由《诗经·小雅·大东》中的一句诗“浞訾孔硕,斯言孔曚”演变而来。浞訾原指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献祭物的器皿,栗斯是指古代的乐器。浞訾栗斯的意思是指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庄,像祭祀时的礼器和乐器一样庄重美好。
使用场景
- 浞訾栗斯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高尚,言行举止端庄。可以用来赞美有德行的人,也可以用来自勉,要求自己保持高尚的品质。
故事起源
- 浞訾栗斯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在古代中国,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人们会用浞訾来盛放献祭物,用栗斯来奏乐。浞訾栗斯因此成为形容人的品行高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浞訾栗斯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浞訾栗斯,深受大家的敬仰。2. 她的高尚品质让人们对她称赞有加,真是浞訾栗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浞訾栗斯与祭祀仪式中的浞訾和栗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祭祀仪式中端庄高尚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祭祀仪式,以及其他与高尚品质相关的成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独善其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的举止很浞訾栗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初中生:他的品行浞訾栗斯,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高中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浞訾栗斯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