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竿
拼音yú gān
注音ㄧㄩˊ ㄍㄢ
繁体
基本解释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基本含义
- 比喻引诱或欺骗别人的手段或方式。
详细解释
- 渔竿是用来捕捞鱼类的工具,而在成语中,渔竿则比喻引诱或欺骗别人的手段或方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用诱饵吸引别人,然后利用别人的贪婪或愚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利用别人的弱点或贪婪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那些欺骗他人的骗子、诈骗犯或奸商。
故事起源
- 关于渔竿的成语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出自《庄子·秋水》:“渔翁之利,得其利则得天下之利矣。渔翁之不利,失其利则失天下之利矣。”意思是渔翁要想得到利益,就必须掌握好渔竿,否则就会失去天下的利益。另一种说法是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曰:‘臣闻渔人曰:渔腴者独美,其余皆腥。’夫以一竿而得鲤者,非独美也,其余皆腥者,且亦多矣。”这个故事讲述了虞卿对渔人的提问和渔人的回答,寓意是指利用渔竿可以捕鱼,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是美味的。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渔”和“竿”。
例句
- 1. 他利用渔竿的手段,成功地骗取了很多人的钱财。2. 这个骗子总是用各种渔竿引诱别人上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渔夫用渔竿钓鱼,鱼被诱饵吸引,最终被渔夫捕捉。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渔竿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除了渔竿这个成语,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如渔人之利、渔翁得利等,它们都具有类似的意义,可以一起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各种渔竿引诱同学们去买他的糖果。2. 初中生:这个骗子利用渔竿的手段骗取了很多人的信任。3. 高中生:政客们常常利用各种渔竿来欺骗选民,获取选票。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渔竿”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