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伏突在词典中的解释

伏突

拼音fú tū

注音ㄈㄨˊ ㄊ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短刀。《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兵器有弓矢鸣鏑甲矟刀劒,其佩饰则兼有伏突。”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每临阵,尝贮伏突於靴中,义不受辱。”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在行动中突然跌倒或倒下。

详细解释

  • 伏突是指人在行动中突然跌倒或倒下的情况。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走、奔跑、打斗等活动中突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的情景。

使用场景

  • 伏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口语表达中会偶尔出现。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运动、比赛或其他活动中突然跌倒的情况。

故事起源

  • 伏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据说,古代有一位叫伏念的人,他在行走中突然失去平衡,跌倒在地。后来,人们用伏念的名字来形容这种突然跌倒的情况,逐渐演变成了成语“伏突”。

成语结构

  • 伏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正在追赶前面的人,结果一个不小心伏突在地。2.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时刻注意,避免因为伏突而失去胜利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伏”字和“突”字的形状和意义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行走中突然失去平衡,像突然被推倒一样,就是伏突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伏突相关的成语,如“伏地挺身”、“伏法”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操场上跑步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石头,结果伏突在地。2. 初中生:他在打篮球时,被对方的防守球员绊倒了,伏突在地。3. 高中生:我在参加田径比赛时,因为疲劳而突然伏突在地,错失了冠军的机会。

拆字解意

伏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