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驴
拼音xī zàng yě lǘ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西藏野驴 - 介绍
西藏野驴(学名Equus kiang)是大型马科哺乳动物,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7000米的地区,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它们与波斯野驴有着亲缘关系,有些分类学家将它归为波斯野驴的一个亚种。
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而造成食物极度贫乏,或因人类淘金等活动的干扰,西藏野驴的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这一物种,中国将西藏野驴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为第Ⅱ类受保护的动物。
历史记载
西藏野驴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就已经被驯化,被人类驯养与使用的历史比家马还要长。虽然它的性情较为顽固,但却具有耐力强、耐粗饲、聪明、能吃苦、行走稳健等优点,经得起暴风的摧残,可以用来载物、载客、推磨及耕种等。
但西藏野驴的野性较强,至今尚未能驯化为家畜,但它们却可以同家畜杂交,例如与家马杂交后产出红白相间的“斑驳马”,体大,性烈,力强,被当地人用来托运货物或作骑乘之用。
种群分布
西藏野驴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的玉树、果洛、海北和海西州,甘肃的阿克塞、肃南、南北和玛曲,新疆的阿尔金山等地,西藏北部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西藏野驴是大型草食动物。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
肩后侧面有典型的白色楔形斑,自腹部向上延伸,前腹角呈弧形;肩部至尾巴的基部有一条更宽、更明显的黑褐色纵线条,因此被当地的牧民称为“镶有黑边的‘野马’”。
生活习性
西藏野驴生活于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则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好集群生活,擅长奔跑,警惕性高。喜欢吃茅草、苔草和蒿类。在干旱的环境中会找到合适的地方用蹄刨坑挖出水来饮用,还可以供藏羚等有蹄类动物饮水。
西藏野驴有集群活动的习性,雌驴、雄驴和幼驴终年一起过游荡生活。每群5~8头或20~30头。在夏季,水草条件好和人为干扰少的地方,西藏野驴群体会很大。生活在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依夏克帕提湖边的西藏野驴群,大群的个体数常常在100多头到200多头之间。而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哈尔腾盆地一带,通常是3~5头结小群活动,单独活动的野驴个体也比较常见。
西藏野驴有随季节短距离迁移的习性。平时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在草场上采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处过夜。每天要游荡好几十公里的路程。在野驴经常活动的地方,未受到惊扰的西藏野驴移动时喜欢排成一路纵队,鱼贯而行。在草场、水源附近,经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驴径”。驴径宽约20厘米,纵横交错地伸向各处。
聪明的西藏野驴在干旱缺水的时候,会在河湾处选择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们用蹄在沙滩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这些水坑除了它们自己饮用外,还为藏羚、藏原羚、鹅喉羚等动物提供了水源。
生育繁殖
每年8~9月份,西藏野驴进入繁殖交配期,此时,雄驴性情变得很凶,频频嘶叫。它们为争夺交配权时常发生激烈的咬斗。取得胜利的雄野驴控制整个驴群的活动,哪只驴不听话,就对它又踢又咬。西藏野驴对幼仔照顾得很周到,我曾看到一群野驴过河时,一只小驴爬不上河岸,两只大野驴将它架在中间,用肩把小野驴推上岸的有趣行为。
每年的7月份产仔,每胎产1仔 。野驴的主要天敌包括狼、雪豹和猞猁。
种群现状
西藏野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动物,若对它进行驯化,与家驴、家马杂交,用于改善现有驴、马的品质,或用于培育家畜新品种,相信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过去,西藏野驴生活在偏僻边远、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受到天然保护。
1989年时西藏野驴的数量约在5.6万头左右,1998年的总数接近8万头 。另外,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调查统计,在阿里改则县察布乡北部和尼玛县西北部的局部地区有数量庞大的野驴群,有些群体的数量达到500头以上。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西藏野驴现在的数量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并且达到了10万头。
但近些年来,一些地区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而造成食物极度贫乏,或因人类淘金等活动的干扰,违法偷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西藏野驴的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这一物种,中国政府将西藏野驴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基本含义
- 指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环境恶劣、适应能力强的人。
详细解释
- 西藏野驴是指生活在西藏高原的野生驴,它们生活在高寒、干旱的环境中,具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环境中能够坚持、适应并取得成功的人。
使用场景
- 西藏野驴常用于形容那些面对困难和挑战,能够坚持不懈并成功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扬那些具有坚韧、顽强精神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坚持努力。
故事起源
- 西藏野驴是一种生活在西藏高原的特殊动物,它们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中,但仍能够坚持生存下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西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用来形容西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生活、奋斗不止。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他的毅力和坚韧精神就像一只西藏野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下去。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拥有西藏野驴般的适应能力和毅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西藏野驴”与适应恶劣环境、坚韧不拔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可以想象一只西藏野驴在高寒的高原上艰难行走,但仍能够坚持生存下来的形象,以此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西藏野驴的生态、习性和保护情况,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像一只西藏野驴一样,每天都坚持练习乐器,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音乐家。2. 初中生:她的毅力和适应能力就像一只西藏野驴,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她都能够坚持下去。3. 高中生:只有拥有西藏野驴般的顽强精神,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像西藏野驴一样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