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附蝉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án

附蝉

拼音fù chán

注音ㄈㄨˋ ㄔ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 汉 侍中、中常侍, 唐 散骑常侍冠饰。金质,蝉形。金取坚刚,蝉取居高饮洁义。《汉书·燕剌王刘旦传》:“郎中侍从者著貂羽,黄金附蝉,皆号侍中。” 颜师古 注:“附蝉,为金蝉以附冠前也……而貂羽附蝉,又天子侍中之饰。” 南朝 梁 任昉 《范尚书让吏部表》:“附蝉之饰,空成宠章。”
    (2).借指尊官。 唐 羊士谔 《都成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诗:“珠履行臺拥附蝉,外郎高步似神仙。”

基本含义

  • 形容依附别人,没有独立思考和主见。

详细解释

  • 成语“附蝉”源自于古代寓言故事《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只蝉依附在大树上,而大树被人砍倒了,蝉就无处可依。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人依附于他人,没有独立思考和主见的心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跟随他人行事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

  • 成语“附蝉”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故事。

成语结构

  • 由“附”和“蝉”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附蝉般地跟随别人的决定。2. 这个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整天像附蝉一样依赖他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附蝉”的音节“附”和“蝉”来记忆该成语。可以想象一只蝉依附在树上,没有独立飞翔的能力,从而联想到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效颦”、“效颦学步”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见的心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附蝉一样的同学,他们总是跟着别人做事。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就像附蝉一样,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3. 高中生:我觉得那个政治家就是附蝉,从来没有独立思考过问题。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像附蝉一样依赖他人的意见。

拆字解意

附蝉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