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笃行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笃行

拼音dǔ xíng

注音ㄉㄨˇ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笃行 dǔxíng
    (1) [sincere behaviour]∶品行纯厚
    (2) [sincerely carry out]∶切实地实行

详细解释

  • (1).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 明 李贤 《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篤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中华民国 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篤行之君子,然亦 战国 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篤行称之。” 清 戴名世 《刘退庵先生稿序》:“ 淮 上 刘退菴 先生,今之篤行君子也。” 章炳麟 《<革命军>序》:“乃如 罗 、 彭 、 邵 、 刘 之伦,皆篤行有道士也。”

基本含义

  • 指坚定地按照道德准则和原则去行动,不偏不倚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详细解释

  • 笃行一词由两个字组成,笃意为真诚、坚定,行意为行动、实践。笃行强调行动要坚定,不偏不倚,追求真理和正义。它是对一个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称赞,也是对一个人的行为态度的要求。

使用场景

  • 笃行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行为上的坚定,适用于各种场合。比如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生活中积极向善、努力奉献。

故事起源

  • 笃行一词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笃于道,而耻于衣;恶于饮食,而知节;是以君子不侈。”意思是说,君子要笃守道义,不以衣服为荣,厌恶贪图享受,而懂得节制。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的要求。

成语结构

  • 笃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笃”和动词“行”组成。

例句

  • 1. 他一生都以笃行为准则,从不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2. 这个组织一直秉持着笃行精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真诚”、“坚定”等词语进行联想,强调笃行的行动力和坚定性。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笃行相关的成语,如“笃实”、“笃信”等。也可以阅读有关道德、伦理学方面的书籍,加深对笃行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个笃行的好孩子。2. 初中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笃行正义,努力成为有用的人。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我们要坚持笃行的原则,不偏不倚地追求真理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