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藩司在词典中的解释
fān

藩司

拼音fān sī

注音ㄈㄢ ㄙ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1).官名。 南北朝 时州刺史的别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并求入奉灵櫬,藩司抑而不许。”
    (2).官名。 明 清 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 潘自业 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佔身体……毒害良民,无所不为。”

基本含义

  • 指权力或职责受到限制或约束。

详细解释

  • 藩指边疆地区,司指管理职责,藩司合在一起表示边疆地区的管理职责。成语藩司用来比喻权力或职责受到限制或约束,不能自由行使。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官员、领导或其他人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或约束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组织或机构在行动上受到限制。

故事起源

  • 藩司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中,用来形容楚国的大夫藩司燮因为受到君王的限制,不能自由行使权力。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权力或职责受到限制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藩司是一个两个字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公司的决策上受到了藩司,不能独立做出决定。2. 这个部门的工作受到了藩司,需要向上级汇报才能做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或领导被围在一座城墙内,无法自由行动,表示权力受到限制。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比如藩篱、藩屏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不让我们在教室里大声喧哗,我们的行为受到了藩司。2. 初中生:学校规定手机不能在校园内使用,这是对学生自由的藩司。3. 高中生:政府对一些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限制,这对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造成了藩司。

拆字解意

藩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