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典刑在词典中的解释
diǎnxíng

典刑

拼音diǎn xíng

注音ㄉㄧㄢˇ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典刑 diǎnxíng
    (1) [normal punishment]∶常刑
    (2) [control punishment;wield penalty]∶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be punished with death]∶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详细解释

  • (1).常刑。《书·舜典》:“象以典刑。” 孔 传:“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 三国 魏 曹操 《选军中典狱令》:“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元年》:“自古败军之将,必正典刑,不尔,无以谢天下。”
    (2).见“ 典型 ”。
    (3).掌管刑法。《汉书·叙传下》:“ 释之 典刑,国宪以平。” 宋 陈亮 《廷对策》:“数年以来,典刑之官遂以杀为能,虽可生者亦傅以死。”
    (4).正法。 元 关汉卿 《窦娥寃》第三折:“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朝秘史》卷九:“若有违号令者,我认得的,便拿将来;不认得的,就那里典刑了。” 明 无名氏 《白兔记·团圆》:“若把我哥哥典刑了,奴家父母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
    (5).指受刑法。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我若打了 谢 氏呵,便是典刑过罪人也,使 耆卿 再不好往他家去。”

基本含义

  • 指法律规定的刑罚。

详细解释

  • 典刑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的刑罚,即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措施。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安全。

使用场景

  • 典刑常常用于讨论法律、法律制度、犯罪和惩罚等相关话题。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因违法行为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典刑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空》中。在古代,法律制度尚未完善,刑罚也相对简单和残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刑罚逐渐规范化,并被纳入法律体系中,成为典范。

成语结构

  • 典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罪犯因为犯下严重的罪行,被判处了典刑。2. 法律规定了各种典刑,以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典刑与法律制度和刑罚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法官正在宣布判决,判处犯罪者典刑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法律制度和刑罚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法律体系、刑法和法律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听说偷东西是违法的,会受到典刑的惩罚。2. 初中生:我们在社会课上学习了不同的典刑,了解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3. 高中生:在法律课上,我们探讨了典刑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4. 大学生:学习法学的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典刑的相关法律知识,以便将来从事相关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