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木
拼音bàng mù
注音ㄅㄤˋ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相传 尧 舜 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称“谤木”。见《史记·孝文本纪》。《后汉书·杨震传》:“臣闻 尧 舜 之世,諫鼓谤木,立之於朝。”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以示纳谏,仍称“谤木”。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匦使》:“ 梁武帝 詔于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横议者投谤木函,求达者投肺石函,则今之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朕访落伊始,首下詔求讜言,盖与諫鼓、谤木同意。”
基本含义
- 指毁谤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详细解释
- 谤木出自《庄子·逍遥游》:“谤而不行,是谤木也。”谤木比喻说话毁谤他人,但没有实际行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某些人只会空谈抹黑他人,却不会采取实际行动。
使用场景
- 谤木一词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会说空话毁谤他人的人。在讨论道德问题、人际关系、社会舆论等方面,可以使用谤木来表达对于这种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文化经典之一,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观点。其中的“谤木”一词是庄子用来形容那些只会说空话毁谤他人的人的比喻。
成语结构
- 谤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谤木别人,却从不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2. 别人的成功成就了他的谤木之言,只能证明他的无知和嫉妒。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谤木”中的“谤”字与“棒”字联想起来。谤木的行为就像是用棒子打击他人,损害他人的名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入思考言行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谤木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说我坏话,但我不会谤木他们。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学总是谤木别人,我们要劝他们改正。3. 高中生:在网络时代,谤木他人很容易被曝光,要懂得尊重他人。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