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勅
拼音gào chì
注音ㄍㄠˋ ㄔ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誥敕 ”。
基本含义
- 指皇帝的诏书或命令,也泛指重要的公文文件。
详细解释
- 诰勅是古代中国皇帝下达的一种重要命令,通常以书面形式发布。诰勅通常是帝王的旨意,具有法律效力,需要遵守执行。因此,诰勅一词也泛指重要的公文文件,包括法律、政策、命令等。
使用场景
- 诰勅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古代小说、戏剧等传统文化作品中经常出现。可以用来描述重要的文件、命令或法律规定。
故事起源
- 诰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皇帝制度。在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命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下达的重要命令会以书面形式发布,称为诰勅。这些诰勅被视为法律,需要全国各地的官员和百姓遵守执行。
成语结构
- 诰勅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皇帝发布了一道诰勅,宣布了新的法律。2. 这份诰勅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必须遵守执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诰勅这个成语:1. 将“诰勅”这个成语与古代皇帝下达的重要命令联系起来,想象皇帝手持诏书发布命令的情景。2. 可以通过将“诰勅”与“法律”、“命令”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官僚体系以及古代文献中的诰勅使用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皇帝发了一道诰勅,要求大家保护环境。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诰勅,要求我们每天读书。高中生:政府发布了一份诰勅,要求全国各地加强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