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狐棃在词典中的解释

狐棃

拼音hú lí

注音ㄏㄨˊ ㄌ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狐黎 ”。亦作“ 狐梨 ”。虫名。即蜻蜒。《尔雅·释虫》“虰蛵负劳” 晋 郭璞 注:“或曰即蜻蛉也, 江 东呼为狐棃。所未闻。”《方言》第十一“蜻蛉谓之蝍蛉” 晋 郭璞 注:“六足四翼虫也,音灵, 江 东名为狐黎。”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通言谓之蜻蜓, 江 东呼狐梨。”

基本含义

  • 指人言虚伪,行为狡诈。

详细解释

  • 狐棃一词由“狐狸”和“棃子”组成。狐狸是一种机敏狡猾的动物,而棃子则是一种外表美丽,但内部有毒的水果。因此,狐棃成语用来形容人言谈虚伪、行为狡诈,表达对虚伪行为的不满和警示。

使用场景

  • 狐棃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虚伪,常见于评论、讽刺、警示等语境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谈举止不真实,或者形容某种欺骗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狐棃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推测,狐棃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狐狸和棃子的特点有关。狐狸因其机智和狡诈的行为而被人们所知,而棃子则因外表美丽而受人喜爱,但内部却有毒。将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人虚伪行为的成语狐棃。

成语结构

  • 狐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像狐棃一样,让人难以信任。2. 这个人表面上友善,实际上却心机深重,真是个狐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狐狸和棃子的特点来记忆这个成语。狐狸是机智狡诈的动物,而棃子则是外表美丽内部有毒的水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狐棃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虚伪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虚伪行为的成语,如狐假虎威、狼狈为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表面上对我很友好,但我觉得她是个狐棃。2. 初中生:他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到狡诈,真是个狐棃。3. 高中生:那个政客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真是个狐棃。4. 大学生:在职场上,要小心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的人,他们可能是狐棃。5. 成人:这个商人总是以虚假的言辞来欺骗顾客,真是个狐棃。

拆字解意

狐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