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桵
拼音bái ruí
注音ㄅㄞˊ ㄖ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称“ 白蕤 ”。灌木名。即棫。可作药用。《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棫,白桵也。” 郑玄 笺:“白桵,相朴属而生者,枝条芃芃然。”《文选·张衡<西京赋>》“木则樅栝椶柟,梓棫楩枫” 三国 吴 薛综 注:“棫,白蕤也。” 李善 注:“棫,白桵。”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兵部 杜员外 言,今 关中 有白蕤,棫朴也。芃芃丛生,民家多採作薪,且言烟与他木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甤核》:“《尔雅》:‘棫,白桵。’即此也。其花实甤甤下垂,故谓之桵。”
基本含义
- 白桵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意为没有根基、不稳固或不牢靠。
详细解释
- 白桵由两个部分组成,白和桵。白指没有,桵指根基。白桵合在一起表示没有根基,不稳固或不牢靠的意思。
使用场景
- 白桵常用于形容某个事物或情况缺乏基础、不牢固或不可靠。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计划、项目或关系等的不稳定性。
故事起源
- 白桵的故事起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相传有一个农民在山上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在山下的某个地方埋藏着一颗神奇的白桵。农民找到了白桵,但是他没有栽种它,而是将它带回家。然而,白桵在农民家中一直不稳定,无法生根发芽。最后,农民意识到白桵需要有土壤和养分才能生长,于是他将白桵重新种回了山上,白桵才得以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茂盛的树。从此以后,人们用白桵来形容没有根基、不稳固或不牢靠的事物或情况。
成语结构
- 白桵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计划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太白桵了。2. 这个项目的资金来源不明,太白桵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白桵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没有根基的树,无法生根发芽,就像白桵一样不稳固。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白桵相关的成语,如白虎、白象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雪人没有用胡萝卜做鼻子,感觉好白桵。2. 初中生:这个网站的信息没有经过验证,可能是白桵的。3. 高中生:他的人际关系很白桵,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信任。4. 大学生:这个论文的数据来源不明,看起来有点白桵。5. 成年人:这个商业计划没有详细的市场调研,太白桵了。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